「一年容易又中秋!」這句廣告語,從小聽到大;還有「行船爭解纜,月餅我賣先!」……
小時候,每年中秋是大日子;媽媽跟眾多親友長輩那幫安蒂們,都是每個月就去供餅會——
每個月拿著那家著名月餅製造商發出的一張小紙卡去店裡繳月供的費用,然後中秋前去提餅;記憶中,中秋前去取月餅的人潮,就跟銀行鬧擠提的沒兩樣。
也有個極之難忘的記憶,明明白白我是跟著媽媽在店裡頭,怎麼一抬頭,我站著的地方是店外,我剛才在看著什麼?啊!是雲片糕啊!可是,媽媽呢?天啊!我極力伸長著脖子,但好多人圍著我,我見不到媽媽,媽呀————!我這是迷路了嗎?我會不會從此回不到家……(眼眶裡已經隨時要缺堤,準備爆哭了,勉力緊崩著嘴巴不叫出來,我就怕一開口只會哭。媽媽說過,不見了媽媽不許哭,站著不要亂走,媽媽會回來找我……)結果漫長的,不知過了多久;媽媽驚恐的跑來,她找回我了。這一幕一直在腦裡,我沒有哭,但好難受,好恐懼的。那年,我應該是三歲吧!
那麼,我坐在那個店外角落,眼中的就是這景象——

瓊華餅家 圖片來源:www.uwants.com
因為,媽媽當年總是喜歡在奇華餅家裡訂月餅。
每年,中秋前提餅都是大事情,兩手都幾乎拿不動,有時還會為長輩去拿,因為說到底媽媽當年是後輩,我們家住的地方也算是鄰近彌敦道。於是我在成長後,都一直需要幫忙提餅。至於每月去繳費就更不在話下。我總是每次都碎碎唸:「奇華有紙禮盒裝嘛,幹麼總是要重甸甸的要鐵罐裝,要練大力麼!」
「鐵罐大方點嘛,妳沒瞧見我們同屋阿姑總是喜歡用鐵罐收藏東西嗎?送長輩,他們有用的。叫妳拿著就拿著啦,做點小事都盡多說話。」媽每一年都答。

奇華月餅 圖片來源:www.oldcake.net
其實,我一直好奇;每年這些鐵罐真的有用嗎?
年月過去了,我們還不省覺,這些鐵罐在浪費我們地球資源嗎?我們吃得了那麼多月餅嗎?而四個月餅(現代甚至出現每單一個月餅) 就留下一個金屬無比耐用但又不多重用的月餅罐(盒)子!
我們就為傳統的那麼一個禮節,去繼續把月餅傳來傳去,直到中秋那日,送不出去,就勉為其難把它們吃掉 (丟掉) 嗎?
早十年,我還會覺得自己不愛(不覺需要) 吃就不要買,但無論如何,都買一盒送家裡老人家;是禮數。但現在,我們再不為「禮數」這一節上白花冤枉,也開始教育家裡老人家,很想吃的,買一個大家一起分了來吃應應節;再不;像今年,我和藍藍訂下的——
挑一款很想吃的餅,無論它是鹹的甜的,中式的西式的,只要它是圓的,熱吃還是冷吃,外邊買的還是自家造的;我們就把它訂作今年家裡應節的「月餅」。
圓——保留取其團圓、賞月圓意。
傳統,取其好的重點寓意而保;將其不合時宜有壞環境的而變。
希望大家買月餅之前,也停一停,想一想。
相關舊文重溫:【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