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寺 Asakusa-Schrein
清早起床,去雷門拜寺。
淺草寺是日本漫畫常出現的寺院,正是藍藍這年紀的年輕人朝聖之地。
她碎碎唸著:「人形燒啊!人形燒啊!」
「沒那麼好吃哪。」我又在澆她冷水。
「怎都得要吃一個,到此一遊嘛!」
「遊客笨笨!」我敲她頭。
見過前一夜老去的櫻,這早上寺外的櫻兒怒放,令我們心情也帶動振奮非常。
寺外仲見世通是每個遊客總要溜溜,買點伴手禮什麼的。那年大塊最愛買匙扣作紀念品。
但兩旁內街才是我最愛;那些年,那裡古舊店子裡賣著羽子板、和服頭飾、和紙小玩意……我愛每家每家裡鑽,愛聽那些店員公公婆婆的日語。
(這種精巧別緻的和服頭飾,已變成設計師個人品牌手造的工藝品;只作新娘及展覽專用。)
藍藍受我薰陶,在書中看過說那些老店,也嚷著要去鑽;不過,內街早已變成跟主街沒兩樣。店員雖然都是老婆婆,但笑容不再;賣的都不再巧目,很多甚至只配有少量,其他貨品都只不過是廣州飾品貨場的東西。
沒購買意欲。
結果在黑田屋本店買了一包和紙褔袋,大大小小和紙一張張,打算將來用來做設計DIY賀卡。
印象中,從前寺前架著很多酒醰,這時再沒見到,以為自己記憶大概是混亂了。在主殿前終於找到了一個酒醰塔模型,我才肯定自己沒記錯。整個寺佔地無疑是放大了,味道卻反縮了;人工味濃重得幾乎讓人窒息。
寺旁小街刻意被設定為傳統手藝攤集中地,無錯在這裡能重遇那些手造的傳統工藝,像漆盒、手鏡、羽子板、木梳子、摺紙藝……但價錢貴得叫人咋舌兼卻步,而且物品款式也很公式化,對我來說,只不過是遊客專區的伸延,沒趣得緊。
藍藍邊走,邊嚷:「啊!京都,我好想你啊!」
只是,在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們還是選擇重回這裡,為的是替我的新合伙人的女友找傳統藝伎人形;而且,也還只有這裡,還可算為東京留下最日本的味道。天幸, 我終於在後面小街一家快將被淘汰收地的,老得連燈也懶開,只把一箱箱平價小玩意搬出門前,有一件賣一件隨時結業的小老店,找得到這種賣¥2000,但看來 快要告別市場的人形擺設。
忘了最重要的是,在回程前總算給藍藍圓了她那個「在淺草吃著鯛魚燒」的怨念!
淺草寺,除出每年度的淺草祭,它在旅遊書中帶旺了的名氣早已蓋過一切。原魂呢?大概連東京人也都再沒印象了。